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。据《史记·周本纪》记载,周族始祖名弃,“好耕农”,“帝尧闻之,举弃为农师......帝舜......封弃于邰(今陕西武功县西南),号日后稷,别姓姬氏。”弃传了三代,到公刘做部落首领时,率族众迁到邠(今陕西旬邑、彬县一带)。 公刘以后经过九代,即古公亶父(约公元前12世纪)作首领时,周人渡过漆水,翻过梁山,来到渭河北岸岐山南麓一块美丽富饶的黄土平原定居,并用自己的族名命名这块土地叫“周原”(今陕西宝鸡下辖的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)。 古公亶父在这里指挥族人开垦土地,挖渠排水,种植庄稼,发展农业;营建庙堂、宫殿、住宅,修筑城墙,设置官吏,建立军队,并多次打退前来骚扰的戎、狄部落。正式定国号为“周”,表明周人跨进了阶级社会——早期奴隶制。 古公亶父传季历,季历传姬昌(周文王),这段时间周国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,全部占有了关中平原。公元前1136年左右,周文王把国都从周原迁到了沣(今陕西长安县马王村一带)。周文王死后,其子姬发(周武王)继立,于公元前1133年又迁都于镐(今长安区斗门镇一带)。武王以岳父姜太公为师,弟周公旦为辅,继续向东发展。约在公元前l027年(武王十年),经过牧野之战,周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。 西周是在陕西境内建都的第一个全国性王朝。“陕”这个地名,是在西周初年出现的。周初分封,周公和召公的封邑以陕(今河南省陕县西南)为界,陕以东周公治之,陕以西召公治之。后人因此称陕以西地区为“陕西”。